| 0 意見 ]

台灣的流行音樂..........【台灣流行音樂】
台灣流行音樂有幾大特色:
一、KTV化—必須要簡單、反覆到人人都可以在KTV裡放聲高唱,方能大紅大紫
二、吉他化—許多創作人一開始接觸的樂器即為吉他,而吉他慣用的和絃進行便深深地宰制了國語流行歌曲的和聲架構(其實仍是等於換湯不換藥—旋律與歌詞更改,和絃進行類似)
三、簡單化—根據模仿的原理,國語歌曲在東施效顰時,勢必模仿部份後開始炒作,譬如R&B現象、哈韓哈日現象、擷取前段卻誠意不足地反覆刺激聽眾耳朵,甚至將原作之延伸發展捨去等現象
例A:平井堅之《Gaining Through Losing》V.S. F4《流星雨》—R&B的背景合音、複雜的絃樂編曲、中段R&B橋段全數捨去


例B、Al Jarreau《Morning》V.S. 張惠妹《一夜情》—只留開頭旋律與編曲風味,原曲後段轉調發展及即興全數捨去



台灣音樂創作人來源:
一、古典科班出身:黃韻玲、林隆璇…
二、民歌手︰李宗盛、游鴻明、張宇、陳綺貞…(註︰這裡所指民歌手,並非指參與民歌運動之早期創作者,而是泛指曾駐唱遊走於「民歌西餐廳」之自彈自唱者)
三、玩樂團︰庾澄慶、伍佰、五月天、張雨生、伍思凱、黃品源…
四、音樂製作助理︰陳昇…(許多從事幕後工作如編曲家、錄音師、樂手、經紀者亦為大宗)
前三項之來源還有可能由參加音樂大賽或唱片公司甄選而來,真正自我引薦或被星探發掘的情形,大多是發掘「藝人」的管道,而非發掘「創作人」的管道。
以下還有些國語流行歌曲的音樂分析,它們與原曲的動機、編曲、和絃、曲式,甚至連配器都很相似:
1. 黃舒駿《雁渡寒潭》 V.S. Elton John《Sixty Years On》


2. 周華健《寂寞的眼》 V.S. Dennis DeYoung《Call Me》


3. 黃品源《你怎麼捨得我難過》 V.S. Lionel Richie《Hello》


4. 庾澄慶《讓你媽媽New一下》 V.S. Earth Wind & Fire《Let's Groove》


5. 庾澄慶《整晚的音樂》 V.S. Gloria Eastfan《Rhythm Is Gonna Get You》


6. 張惠妹《一夜情》 V.S. Al Jarreau《Morning》


高明的即為仿效之作,不高明的就叫抄襲。
另一個有趣的例子是形象包裝問題,在塑造偶像時,連外表、選歌風格、舉止、化妝方面,都可能有雷同之處,但這並不一定是蓄意的,而是整體形象訴求所致
例:凡妮莎(Vanesia Carlton)《A Thousand Miles》 V.S. 王力宏《在每一秒裡都想見到你》





0 意見

張貼留言